51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1小说网51wangpan.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宋使团过了幽州,继续南行,不久之后离开辽国,进入雄州地界。这里是大宋北方防御桥头堡,宋辽使臣往来的必经之处。

失去了燕山屏障之后,为了防止契丹铁骑南下,宋朝付出的代价和辛苦就更大了。无可奈何之下只得人为制造屏障,雄州一带沿着宋辽边境,在天然河道水域基础上,大肆挖掘,修建塘泊。硬生生地人为造就出数百里防线,利用塘泊沼泽来阻止辽军骑兵。

以步兵防御骑兵,还是无险可守的情况下,也只能用这等方法了。相当艰难,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一有风吹草动,边境驻军便枕戈待旦,效果也难免打折扣。

即便如此,老天爷也很不给面子,一点也不垂怜辛苦的宋朝守军。连续多年,黄河数次决口,改道北流,俨然成为宋辽两国界河。黄河带去大量泥沙,使得宋军辛苦挖掘的塘泊rì益淤积,使得本就脆弱艰难的防线雪上加霜。

由此可见,幽云十六州对于宋朝的影响何其之大?收复燕云的必要xìng和紧迫xìng也随之不断提高。

林昭心中的念头越发强烈,或许是该做些什么了……

一路南归,河朔的大水已经退去,但灾害影响却并未过去。许多百姓依旧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生活极为困苦。尤其是在冬rì严寒到来之后,就更加的可怜了。虽说朝廷已经调运物资赈灾,但一时之间哪能面面俱到,有所疏忽是难免的。

一路上看到种种惨状,更让人唏嘘感慨。治河救灾,富国强兵这些问题也都rì益严峻。好在宋神宗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有意支持王安石进行改革变法,做大有为之君。

说实在的,对于宋朝的文化和军事方面的历史,林昭多少有些了解。但对于王安石变法却知之甚少,仅有的了解可能只限于中学历史教科书。

变法内容看起来似乎都是好的,要是能认真实施,是否真能起到富国强兵的作用呢?

可惜在原本的历史上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至于原因,难道真只是因为触犯他人利益,受到抵制吗?那么欧阳修、苏轼等一批有识之士何以也要反对呢?也许王安石那边也是有问题的……

只可惜前世对此了解不多,此时两眼一抹黑,只能等变法开始之后,亲自探索才知道。

林昭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穿越者牛逼也是有限的。

若非历史专业人士,哪能事事了解的那么仔细。在大的历史走向,些许创造发明上是有优势的。但朝堂风云,律法改革方面,还是差了一些,有时甚至不如一些有远见的jīng明古代人。

原来穿越者的光环也不是无所不能的,林昭潜意识的优越感微微有点受挫,看来是得虚心学习才是……至少在王安石变法这件事情上,并非高瞻远瞩之人,更多是个探索者……

不过此刻的林昭对变法多少有些期待,自己能走上仕途也是王家父子帮助之故,予以回报也是应该的。

林昭心中暗想,不若先跟着王相公干上一段时间?看看能不能帮忙改进,促成变法落实。何况至少在未来几年,拗相公王安石可是大宋朝的风云人物,大权在握。暂时跟着他,对自己的仕途发展也会大有裨益的,嘿嘿……

自雄州南下,有大宋军一路护送,经过真定府,过澶州,于十一月中旬终于回到了汴京。

出使三个多月,劳累辛苦,压力重重,还经历了生死危险,已经是相当的疲惫。因而看到陈州门,回到阔别许多的汴京,油然而生的熟悉与放松让他们极为享受。

虽然很想直接回江南居,美酒佳肴,休息享受。可职责在身,必须先向朝廷交差。出使情况汇报的奏章和《语录》在雄州时便已经快马送回,想必官家和相公们已经了然于心。

当然了,一般情况下,皇帝还会再接见使臣,表示慰劳赏赐,并询问一些细节。可是林昭等人进城之后,消息送去皇宫和两府,回话却让他们有些惊奇,有些失望。

官家和两府的相公们正在议事,暂不接见,改rì另行宣召。

这算是怎么回事?

曾巩脸上浮现出迷惘之sè,张宗益则闷闷不乐,大有一副功臣受冷落的感觉,唯有林昭乐得清闲。如此正好,哥就先回去休息休息,许久不见表妹和孟小姐了,不知他们都还好吗?一会回去给他们个惊喜……

~~~~~~~~~~~~~~~~~~~~~~~~~~~~~~~~~~~~~~~~~~~~

皇宫紫宸殿,接到使团回京的消息,皇帝赵顼还真想立即接见。他已然看了出使奏报,知道此番赶上辽国叛乱,经历不同寻常,正想仔细询问,满足一下好奇心的。

可是眼下根本就走不开,两府的相公们、翰林学士、御史台、大理寺、刑部等诸多官员,正在激烈辩论,吵得不可开交……

赵顼听的实在烦闷,因为辩论的主题实在有点特殊……

大臣们争论的不是治国方略,重大政令,而是一桩案件,一桩地方上很普通的刑事案件。

普通的案件能拿到皇帝面前,让大臣们吵得不可开交,那这案件还能普通吗?可是案件的本身确实并不复杂……

熙宁元年八月,登州有一女子名阿云,父母亡故,由家中尊长许配给一个名叫韦阿大的男子。韦阿大长相丑陋,容貌清秀的阿云心中很不乐意,便趁其晚上独自就寝于田舍之时带刀去杀他。

因阿云力气小,十余刀未能将其砍死,只断其一指。案发后,官府抓不着凶手,便怀疑是阿云所为,将她抓起来审问,在将要动用刑讯时,阿云全盘招供。

表明上看只是个伤人案,却有谋杀未遂的成分在内。宋朝的法律规定很明晰,以及古代的礼法情况下,两个当事人之间有特殊关系,使得这个案件就更为复杂了。

《宋刑统》有明确规定,谋杀亲夫属于恶逆,是十恶不赦的死罪。同时订婚和案件发生时,是阿云母亲的守孝期,属于不孝,在讲究忠孝的古代,这无疑是非常严重的罪名。

如果以这两条罪名判决,阿云必死无疑。但登州知州许遵是个仁善之人,不忍阿云一个弱女子就此惨死。认为阿云与韦阿大只是订婚,并未成亲,故而不存在谋杀亲夫一说。同时认定阿云是主动交代犯罪事实,有自首情节,死罪是可以免除的

案件上报后,审刑院、大理寺却以违律为婚、谋杀亲夫的罪名判处阿云死刑。但许遵上奏认为:在官吏传讯被告时,如果被告能主动供认犯罪事实,应该按自首论处,减二等处罚。此案经刑部复核后,奏请皇帝裁决。最后,皇帝赵顼特颁敕令,免除了阿云死罪。

事情到这里也不算不上什么,可是刑部不接受,拒不执行。恰好此时,登州知州许遵调任大理寺任职,便坚持己见,认为阿云不应予以重判。监察御史里行钱顗随即上书,弹劾许遵判案不公,案件再次交由圣裁。

皇帝赵顼很是无奈,只得将案件交给翰林学士商讨,于是乎司马光和王安石两人参与进来,一个普通的案件就变成了绵延许久的朝堂激辩。

根据《宋刑统》规定,谋杀人时,“於人有损伤,不在自首之例”。司马光即以此条为法律依据,将《宋刑统·名例》中所注:“因犯杀伤而自首者,得免所因之罪”一条中的“因”,解释为数罪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在犯为盗、劫囚、略卖人之类的罪的同时又杀伤人的,适用自首并免除上述之罪。显然,这里并不包括“谋杀已伤之罪”。因此认定,阿云还是应该判死罪!

偏巧熙宁元年七月皇帝下发过一道诏书:“谋杀已伤,按问yù举,自首,从谋杀减二等论。”这与《宋刑统》中的规定产生了冲突。许遵、王安石等人认为,应以诏旨中的所称作为量刑时加以考虑的情节,才能公正处理此案。按律断刑显然对阿云之狱的量刑过重,应当从轻发落。

双方各持己见,已然吵了数月之久,并且一直持续发酵,牵涉愈发的广泛。谁也不曾想到,一个小女子在大宋朝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澜……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重修之灭仙弑神txt

重修之灭仙弑神txt

cuslaa
宰者宰相,执者执政。 上辅君王,下安黎庶,群臣避道,礼绝百僚,是为宰相。 佐政事,定国策,副署诏令,为宰相之亚,是为执政。 因为一场空难,贺方一迈千年,回到了传说中‘积贫积弱’同时又‘富庶远汉唐’的北宋。一个贫寒的家庭,一场因贪婪带来的灾难,为了能保住自己小小的幸福,新生的韩冈开始了向上迈进的脚步。 这一走,就再也无法停留。逐渐的,他走到了他所能达到的最高峰。在诸多闪耀在史书中的名字身边,终于寻
历史 连载 420万字
歪歪漫画登录页面入口在线看漫画秋蝉

歪歪漫画登录页面入口在线看漫画秋蝉

乔三郎
  【最热血免费新书】他为国而死,意外来到抗日年代,不忍坐视家国沦丧,毅然踏上了护国保家征途!  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华北敌后抗日战场,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用鲜血铸就忠诚,用生命诠释使命!  国难当头,中华男儿宁死不降!有我无敌!为国生!为国死!血染红旗战不休!
历史 连载 0万字
三国乐土

三国乐土

奔跑吧写手
天下群雄竟逐鹿,江山美人终戎轩。 公孙续穿越汉末,用一只小蝴蝶般的翅膀掀起滔天波澜。 称雄?称帝? 还是打造归属于汉人的乐土? 这是一个意淫的架空历史,故事从汉灵帝中平五年的一场追逐战起航…… ps不一样的三国架空文,即日起每天至少两更,希望大伙多多收藏推荐支持写手,谢谢大家。
历史 连载 23万字
重生之若锦年华

重生之若锦年华

千年帝国海军上校
...
历史 连载 280万字
女虐电影

女虐电影

石肆
大唐,这颗曾经耀眼的太阳,如今也到了日落西山的时候。天边的层云飘过来,似乎也正要将落日的余辉掩盖。 不甘心啊。不甘心听着贞观长歌归于寂落,不甘心眼见盛世大唐百孔千疮。 那就撕开遮蔽的云层,那就托起将落的太阳!——帝国的阴霾终将消散,盛世的大唐会再度降临!
历史 连载 5万字
我把爱情煲成汤txt

我把爱情煲成汤txt

亦流年
刑侦专业生重生大唐,智破连环凶案,本想守着萝莉俏媳妇安稳过日子,却卷入一桩桩阴谋,一时间庙堂江湖暗潮涌动,大唐江山风雨欲来。 且看李沧海如何凭借缜密头脑,精彩推理,破解一个又一个匪夷所思的奇案。
历史 连载 11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