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1小说网51wangpan.cc),接着再看更方便。

<p> [291]

许多大臣上书,陈说迁都的害处,并表示之所以有天灾,就是因为迁都造成的。其中主事箫仪的言辞最为激烈,史料记载“仪言之尤峻”,至于他到底说了些什么并未列出,但估计是骂了朱棣,大家知道,朱棣从来就不是个忍气吞声的人,他的回应也很干脆,直接就把箫仪杀掉了。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要知道读书人可不是好惹的,自幼聆听圣贤之言,以圣人门生自居,皇帝又怎么样?怕你不成?

于是众多大臣纷纷上书,言论如潮,还在午门外集会公开辩论,说是辩论会,但会上意见完全是一边倒,其实就是针对朱棣的批斗会,如果换个一般的皇帝,看到如此多的手下反对自己,很可能会动摇,但朱棣不是一般的皇帝,他坚持了自己的看法,坚定了迁都的决心。

“你们都不要再说了,迁都是我做的决定,一定要迁,我说了算,就这么办了!”

朱棣这样做是需要勇气的,他在反对者占多数的情况下,还敢于坚持观点,毫不退让,事实上,很多大臣提出的意见也是很中肯的,如迁都劳民伤财,引发贪污腐败等,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历史将会证明,朱棣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历史上,经常会出现一些十分有水平的人物,他们能够在形势尚不明朗之前预见到事物将来的发展,如诸葛亮在破草房里就能琢磨出天下将来会三分等,但诸葛亮的这种琢磨是不需要成本的,即使他琢磨得不对,也没有人去找他麻烦。

容易出麻烦的是抉择,也就是说,必须牺牲某些眼前的利益去换来将来更长远的利益。这种抉择往往是极为痛苦的,因为眼前利益是大家都能看到的,长远的利益却是看不到的,就好比你让大家丢下手中已有的钞票,跟着你去挖金矿,金矿固然诱人,但是否真有却着实要画个大问号,你说有就有?凭什么?

一百多年后伟大的改革家张居正就是栽倒在这种抉择上的,因为那些大臣们宁可抱着手上的那点家当等死,也不肯跟他去走那条未知的道路。

朱棣就是这样一个很有水平的领导,也是一个敢于抉择的领导,他知道迁都是一项大工程,耗时耗力,但他准确地判断出,影响明帝国的长治久安的最大因素就是北方的蒙古,要想将来平平安安过日子,就必须舍弃眼前的利益,迁都北京。否则明朝将难逃南宋的厄运。

[292]

与张居正相比,朱棣有一个优势——他是皇帝,而且还是一个铁腕皇帝,一个敢背骂名我行我素的皇帝,所以他能够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所以他终于完成了迁都这项艰难的工作。

朱棣迁都的行为招致了当时众人的反对,很多人也断言此举必不可行,但十九年后站在北京城头遥望远方的于谦应该不会这样想。

历史才是事物发展最终的判断者,在不久之后,它将毫无疑问地告诉每一个人:朱棣的抉择是正确的。

郑和的壮举

之前我们曾经介绍过,朱棣曾派出两路人去寻找建文帝,一路是胡荧(有三点水旁),他的事情我们已经讲过了,这位胡荧(有三点水旁)的生平很多人都不熟悉,这也不奇怪,因为他从事是秘密工作,大肆宣传是不好的。

但另一路人马的际遇却大不相同,不但闻名于当时,还名留青史,千古流芳。这就是鼎鼎大名的郑和舰队和他们七下西洋的壮举。

同样是执行秘密使命,境遇却如此不同,我们不禁要问:同样是人,差距怎么那么大呢?

原因很多,如队伍规模、附带使命等等,但在我看来,能成就如此壮举,最大的功劳应当归于这支舰队的指挥者——伟大的郑和。

伟大这个词用在郑和身上是绝对不过分的,他不是皇室宗亲,也没有显赫的家世,但他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就了一段传奇——中国人的海上传奇,在郑和之前历史上有过无数的王侯将相,在他之后还会有很多,但郑和只有一个。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梁启超

下面就让我们来介绍这位伟大航海家波澜壮阔的一生。

郑和,洪武四年(1371)出生,原名马三保,云南人,自小聪明好学,更为难得的是,他从小就对航海有着浓厚的兴趣,按说在当时的中国,航海并不是什么热门学科,而且云南也不是出海之地,为什么郑和会喜欢航海呢?

这是因为郑和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的祖父和父亲都信奉伊斯兰教,而所有的伊斯兰教徒心底都有着一个最大的愿望——去圣城麦加朝圣。

[293]

去麦加朝圣是全世界伊斯兰教徒的最大愿望,居住在麦加的教徒们是幸运的,因为他们可以时刻仰望圣地,但对于当时的郑和来说,这实在是一件极为不易的事情。麦加就在今天的沙特阿拉伯境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地图上把麦加和云南连起来,再乘以比例尺,就知道有多远了。不过好在他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差,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经去过麦加,在郑和小时候,他的父亲经常对他讲述那朝圣途中破浪远航、跋山涉水的惊险经历和万里之外、异国他乡的奇人异事。这些都深深的影响了郑和。

也正是因此,幼年的郑和与他同龄的那些孩子并不一样,他没有坐在书桌前日复一日的背诵圣贤之言,以求将来图个功名,而是努力锻炼身体,学习与航海有关的知识,因为在他的心中,有着这样一个信念:有朝一日,必定乘风破浪,朝圣麦加。

如果他的一生就这么发展下去,也许在十余年后,他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完成一个平凡的伊斯兰教徒的夙愿,然后平凡地生活下去。

可是某些人注定是不会平凡地度过一生的,伟大的使命和事业似乎必定要由这些被上天选中的人去完成,即使有时是以十分残忍的方式。

洪武十四年(1381),傅友德、蓝玉奉朱元璋之命令,远征云南,明军势如破竹,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平定了云南全境,正是这次远征改变了郑和的命运。顺便提一句,在这次战役中,明军中的一名将领戚祥阵亡,他的牺牲为自己的家族换来了世袭武职,改变了自己家族的命运,从此他的子孙代代习武。这位戚祥只是个无名之辈,之所以这里要特意提到他,是因为他有一个十分争气的后代子孙——戚继光。

历史真是让人难以捉摸啊。

对于明朝政府和朱元璋来说,这不过是无数次远征中的一次,但对于郑和而言,这次远征是他人生的转折,痛苦而未知的转折。

战后,很多儿童成为了战俘,按说战俘就战俘吧,拉去干苦力也就是了,可当时对待儿童战俘有一个极为残忍的惯例——阉割。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 More+
从指尖传出的认真的热情

从指尖传出的认真的热情

暗云冷酒
“你,你竟是他,为什么会这样。”傅玖宁一朝回宫,却发现自己不过是用来和亲的棋子。 被自己的姐姐欺负,怎么可能。任凭宫女打压,想得美。那个男人一直粘着她,想要常伴她左右,那她就离他再远一点。 当有一天傅玖宁发现传说中的冷面王爷竟是他,那个嫌弃她的男人,她一定会让他后悔。 传说中无规矩无教养的九公主,竟是变异元素的觉醒者,傅玖宁会怎样成长,那个男人又会如何抉择。 漫漫追妻路就此开始,自他遇见了她,她
历史 连载 1万字
网址在线观看你懂我意思吧

网址在线观看你懂我意思吧

九黎山鬼
【【 “甘当绿叶”千万征文大奖赛】参赛作品】我叫韩兵,曾是个无忧无虑的富家小子,从未想过会成为战士,命运弄人,一场蓄谋已久的绑架,让我失去一切,失去自我,失去了原本的光明,从此踏上了那暗无天日充满硝烟杀戮的血腥战场。 我本善良,奈何命运不堪!
历史 连载 1万字
复仇者联盟4

复仇者联盟4

秋英格莱
这是中国第一部以云南奕车女子为背景的以写信仰为核心的风情谍战小说。 写主人公作为国家音乐学院的学生到云南采风时爱上了云南红河的奕车女子。 但遭到家庭的反对。主人公的家庭就是一个特工家族,他们不为人知,为国家利益而工作。 这时发生了国家危机,懂得多国语言的和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阿玥刚好是开启国家天机密码的钥匙,在国家危机和爱情之间,阿玥放弃了爱情,选择了了消失,选择了国家利益。
历史 连载 1万字
唐朝小闲人

唐朝小闲人

南希北庆
一个来自后世的千门高手,因为一道闪电,穿越到唐朝永徽四年一个农家子弟身上。当他再睁开眼时,就见祸从天降,欠一屁股债不说,还多了一个美貌如花的妻子。 帅希:“装逼!给你一个这么漂亮的老婆,就算背一身债,那也是值得啊!” 韩艺:“靠!劳资一个无婚主义者,你给我弄个老婆,你敢说你不是成心的么?” 韩艺:“小武童鞋,我这裙子有一个特性,任何对你心怀不轨,想要陷害于你的人,都看不到这裙子。” 小武童鞋:“
历史 连载 492万字
公和我做爽死我了

公和我做爽死我了

江中塔
1943年5月的南县厂窖惨案,仅次于1937年12月的南京惨案。 四十九日,一城30万,发生在江苏南京; 四天三夜,一垸3万,发生在湖南南县。 悲惨凄,天地泣,江湖茫,寰宇怆。 在受着日寇蹂躏践踏的年代,多少中华热血儿女不甘鬼子欺凌,奋勇杀寇,即使付出生命也要用正义的鲜血来谱写中华民族的豪迈与气概。 以此为背景,作品描述了从厂窖血腥的杀戮中含恨携仇杀出,从此少年走上了抗日之路。一路奋击,二行热泪
历史 连载 42万字
陆朝朝

陆朝朝

郝赵
赳赳老秦, 舍我其谁? 他还是胡亥,只不过不是那个教着历史课,没事儿上上网的闲散老师,而成了这个末世帝国的皇帝,千古第一昏君胡亥。 是胡亥又不是胡亥的他,决定挽救这个濒临灭亡的时代,与赵高斗智斗勇,重用蒙氏家族,大胆启用新人,与刘邦、项羽逐鹿中原。 大秦老臣泪流满面,我大秦终于看到希望!
历史 连载 57万字